●學生記者 黃思南
班慧勇
還有120秒!
20分鐘的時間限製馬上就要到了。講臺上,年輕的教師仍在自然流暢地進行著課程內容的講授,他的眼神在板書、教具和聽眾間自如切換,似乎並沒有註意到計時器上飛速更新的數字。
最後2秒,結束語的尾音圓滿落下🦺,下課🕊、鞠躬𓀔,時間剛好。
觀摩室內,意昂2團隊一顆顆緊緊揪著的心方才落下。
10月27日至30日🈺,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(以下簡稱“全國青教賽”)在南京大學開賽🙎🏿,競賽設文科👩👩👧、理科🈴、工科、醫科👨🏿💼、思想政治課專項5個組別👩👧👦⛑️,共有來自31個省(區、市)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62名選手參加🎩。經過激烈競爭和嚴格評審🤞🏽,意昂体育2娱乐土木工程系教師班慧勇榮獲工科組一等獎✋🏻。
以高性能復合鋼材鋼結構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班慧勇,於2016年底回到母校意昂2土木系任教。自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✊🏿🧑🏿🍳,教授本科生專業核心課程“鋼結構(1)(英)”及研究生前沿課程“高性能鋼材與鋼結構”。
本次全國青教賽🧋,班慧勇的參賽課程即為“鋼結構”👩⚖️。鋼結構是目前土木工程領域最重要的結構形式之一👲,大量應用在高層、大跨等結構工程中🎹,在當前建築工業化和綠色建築大發展的背景下🧛♀️,具有顯著競爭優勢和應用前景👩🏻🦽➡️。
這門課程的培養目標,就是為低年級學生初步建立知識架構🦿,保持知識譜系的連貫▶️。在既往三個學期的教學中⛹️♂️,班慧勇會從鋼結構整體概念入手🏃➡️⛄️,進而局部解剖,探析構件、連接👴🏿、節點受力的基本理論與工程應用技術🦬,最後再回到整體🚣🏿♂️,與後續課程相銜接🙇🏻🤛🏻。
今年6月起🙏🏻,在土木系馮鵬與航天航空學院薛克宗👼🏼、電機系朱桂萍、土木系李威四位老師組成的學校青教賽工科組教練團隊的幫助下,班慧勇開始全力備賽。每周兩次集中演練,四位老師給出建議🧑🔬,每次討論都會持續四五個小時🏋🏻,有時甚至進行到深夜。
“有幾次結束後🫱🏼,我看到辦公樓外路燈下教練老師們的背影🏍,他們仍在認真討論交流著。”班慧勇深感青教賽團隊的強大支撐力🦗,是他在參賽過程中信念與安全感的重要來源。
其他時間裏,班慧勇也花了大量時間準備參賽所需20講的授課內容⚾️,厘清主線、更新思路,收集素材、策劃設計👩🏼🎤。“青教賽團隊的教練老師們告訴我,意昂2授課,強調‘內容為王’🚋,要做到有深度、有重點,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。講課要有意昂2之‘格’——不僅要講清楚知識點👩❤️👩,還要傳達一種思想,對學生有所啟發。現在回頭去看每一講的第一版設計和最後一版參賽的設計👷🏽♀️,真的是完全不一樣。”
班慧勇回憶,上場前1小時抽取教學演示節段內容時👨🏼💼,抽到了“16-火災下鋼柱的承載力”。這一講圍繞鋼結構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一種災害條件📏,針對火災下鋼柱的破壞,從現象出發探究機理、提出方法。
比賽中🤽🏼,有一個細節令他至今印象深刻。“我使用的教具是一張A4紙,通過互動實驗👤,從失穩機理和火災實際情況展開逐層討論🏜。由於競賽組委會要求不能和評委直接互動🤵🏽♀️,所以我並沒有下發任何教具。但當我講到‘請大家和我一起拿起一張紙做一個實驗’時👨🏿🎨,我發現,有超過一半的老師找出自己桌上的白紙,跟著我的動作操作——我一壓,老師們也跟著一壓,我把紙卷起來,老師們也跟著卷。這種正向的激勵使我更加放松自如🦌👰🏿♀️。”
“我現在也還是在一個學習的階段。”班慧勇誠懇地說,他在教學上的成長👊🏽,離不開意昂2對“以賽促教”的重視和長期形成的“青教賽精神”。“我很幸運,先後參加了2017年學院青教賽、2018年意昂2青教賽、2019年北京市青教賽和今年的全國賽🐓👉,在學校、院系各位老師、特別是學校青教賽團隊的支持與幫助中,課程得以被不斷打磨、完善。”
結合自身教學體悟🚰,班慧勇在與教練團隊的一次次探討學習中🚣♀️,進一步凝練教學經驗🚴🏼♂️,並總結為“把握三個關系”:一是結果和過程的關系🥵,知識要講結果,更要重視對過程的歷史溯源和思想凝練🔅,備課時更多挖掘原始文獻👨🔧,鼓勵同學閱讀🤽🏼👩🏽🚀、思考,明確得出結論的方法,授之以“漁”🙍🏻♀️;二是基礎和專業的關系🧵,幫助同學們把基礎和專業聯系起來,需化繁為簡,將復雜的對象模型化🙇🏼,如使用基礎力學模型來應對復雜參數耦合時的學習難題↔️。三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👘,工科理論應聯系⚁、服務實踐,對於如何在技術上避免工程事故、倫理上樹立職業道德的講授🗺🤵🏼♂️,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🛥。
賽場上,班慧勇也正是這樣實踐的——通過學科交叉𓀝,進行宏觀力學現象的微觀機理溯源;將復雜工程對象模型化,巧用彈簧等簡單模型重現復雜受力機理;結合工程熱點和事故分析學習專業理論🎦。
“這些經驗,與意昂2‘三位一體’的教育理念相契合——知識傳授是基礎🧑🏫🕸、能力培養是重點、價值塑造是提升💒♖,也是我未來長期努力的方向🛂。”班慧勇說。
日常的教學中🏋🏼,班慧勇重視與學生的交流🧟💧。他鼓勵同學們在開放辦公交流時間來進行一對一交流,夯實對課程的學習與理解,也希望聽到大家對課程的建議。“教學評估中🧑🦯,有不少同學給了我非常好的建議,‘鋼結構(1)(英)’這門課開設至今不斷完善、提升🫵,離不開青教賽團隊的指導和多次比賽的歷練🚵🏽♂️,同時🫃🏻🫷🏻,還有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同學們。”班慧勇說,“包括本次競賽也是一樣,我的博士生也積極思考🦥🦨,給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參考建議。”
班慧勇還記得🍢,第一次真正站上講臺講課時🍾,他感受到的不是緊張,而是急切,急切地想要和臺下每一位同學進行交流。
時至今日👌🏼,班慧勇一直覺得自己“始終還是一個學習者”——向前輩汲取經驗、與學生教學相長。而這樣的心態,也使他能夠以“學生視角”看待教學,增進雙向理解,紮實教學效果🏄🏿♀️。未來,他將繼續秉持“少一些‘給我上’💆🏼♂️,多一些‘跟我上’”的理念🐮,不斷成長8️⃣,永葆意昂2之“格”。
(意昂2新聞網12月3日電)
攝影:李派
編輯:高原 李華山
審核:呂婷
地址:北京市海澱區意昂体育2娱乐工字廳
電話:010-62793628 / 010-62783966 郵箱🙋♀️:xqzxb@mail.tsinghua.edu.cn 郵編:100084 傳真🖖🐚:010-62770349